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者,父母的语言也是孩子听到的第一语言。当爸爸妈妈们用词量越多、越优质、越是积极向上;那么对于孩子的语言和人生影响也越大,越重要。
前不久我看了一本由达娜·萨斯金德教授写的《父母的语言: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在书中作者作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人工耳蜗植外科医生写到了面对同样的两组家庭:一组家庭对于安装助听器后的孩子大量的说话沟通交流;而一组则是因为工作问题,安装后与孩子的沟通依旧很少。
结果就是前者孩子的智力被语言刺激的发展很快,而后者则是大脑和语言的发展都趋向于缓慢。
上个世纪就有医学教授研究得出: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语言对于他们的智力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孩子0-6岁的语言敏感期,父母一定得利用自己语言,给孩子进行语言发展的施肥,重视亲子间的密切沟通,促进他们的大脑发育和语言发展。
0-6岁是孩子语言的敏感期,不要错过语言发展的规律!
孩子从一出生就会受到父母的语言的影响,用自己的哭声表示自己的饥饿,用笑声表示开心。但是父母需要知道的是孩子的语言发展是有自己的特点规律,0-6岁也有多个语言敏感期的阶段,处于不同的时间段也会有各不相同的表现。
根据科学研究:总的来说0-6岁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在0-18个月是孩子学习模仿语言的最佳时期;到了1-2岁是孩子语言的关键爆发期,到了6岁之后语言的敏感性就会下降,超级大脑的运转慢慢消失;到了12岁之后的青春期就会彻底丧失。
所以说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是有时限的,父母的语言要及时给孩子施肥才能促进孩子形成多语言体系的可能。
不要小看亲子间的相互沟通交流,父母的大量词汇描述和语句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无异于一袋化肥,让孩子思维空间延伸的更广阔,更加的聪明。
父母的语言是孩子语言发展最好的养分!
我们大致将父母的语言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命令型,另一种则是建议提示型。至于这两种语言都是要挑对的时候用才能成为孩子语言发展最好的养分。那父母的语言究竟能给孩子语言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1、影响学习能力差异和塑造性格
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孩子的性格和学习能力都会受到父母的经济能力和自我素养的影响,其实最重要的点还是在父母的语言交流上。在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词汇,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和孩子交流的语言,直接就决定了孩子未来的社会能力和性格养成。
对话沟通是拉近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最好方式,对话交流的越多,给孩子灌输的词汇量就越多,用的多增加的也快;孩子的学习和思考各方面能力也会加强,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
我们要紧紧抓住孩子的语言学习黄金期。
2、塑造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就像《中性》里讲过:生物学给了人类一个大脑,但生活却将其转化为思想。直接就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影响大脑发育的思维。
而且孩子从刚刚出生到3岁的大脑是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可以说为开发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让我们书画。大脑建立神经联结最主要的条件就是语言,粗暴点来讲就是父母的语言。
可不要看着刚刚出生的婴儿似乎啥也不懂,也不会说出来,其实他们可机灵着呢,他们的大脑时刻录入父母语言收集外界的信息。但是这种学习型的大脑进阶是要在0-6岁语言的敏感期进行,否则等到孩子基本定型了再去引导改变就很难了。
父母的语言和特地的专业性引导学习,就是给孩子搭建大脑构造的材料,父母掌握的词汇量越多,范围越广,孩子的知识面也就更广,具有更强大的可塑性。学习能力比之其他的小朋友也要优秀,因为他接触的多,也比较的及时。
父母遵守以下三原则促进亲子沟通!
1、了解你的孩子在做什么——共情
孩子有独立和选择自由的能力,但是鉴于孩子太过年幼,父母需要有意识的去观察孩子在做什么,在想什么。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