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开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07拓展自我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医院的地址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自我是一种心理建构,而且是根据不同的语境动态地构建的。也就是说,自我包含着许多记忆信息,到底哪些信息被提取,要依据情境的线索。有研究者们用“工作自我”这个概念来表示被激活的“自我信息”,强调了在不同的情境下,被激活的自我的内容是如何变化的。

因为自我包含的信息太多,所有的信息都不能同时被激活,所以只有一个子集的信息被激活,通常是那些自我的内容,看起来与手头的情况相关。因此,不同的语境、角色和身份可以唤起不同的工作自我,进而引导人们的态度、判断和行为。例如,有研究发现,掌握汉语和英语的双语的加拿大华裔学生,当他们用汉语而不是英语完成学习材料时,更认可中国文化价值观,自尊更低。

其它研究还发现,哪一个工作自我在一个语境中被激活会影响重要的行为结果。亚裔美国女性的种族身份被激活时,在随后的数学测试中的表现比处于对照状态的女性要好,这种效应与人们对亚洲人数学能力的正面成见一致。然而,与关于刻板印象威胁的研究一致地显示,当亚裔美国女性对自己的性别身份被激活时,她们在数学测试中的表现就不那么好了。

这些关于工作自我的发现与关于自我表征和功能的理论是一致的。例如,麦康奈尔(年)的“自我多重侧面框架”将自我描述为“多个依赖语境的自我的集合”。米舍尔的“认知-情感处理系统(CAPS)理论”描述了一个类似的动态自我,这一理论认为,自我是由大量的“如果-那么”倚重事件组成的,它们代表着在给定的情境中被激活或可能被激活的不同的思想、感觉和行为倾向。这些不同的理论的核心是自我内容的语境性质,即:自我不是单一的内容和恒定的,而是随着情境唤起不同语境依赖的自我并以可靠的方式变化。

相比之下,自我复杂性理论强调了一个更为全面和稳定的“自我的结构”如何因不同的人而不同。这种结构的复杂性反过来又会影响人们应对威胁或失败的能力,并最终影响他们的整体福祉。有更高自我复杂度高的人,自我的侧面比较多样化,或者说,他们具有多样化的自我,能够成功地应对消极的思想,将注意力转移到与消极思想无关且未受消极思想污染的积极方面。所以,他们体验到的心理压力和抑郁更少,在遭遇诸如社会和学业困难、财务问题等工作压力等压力事件后,身体方面受到的影响也越少。

结合工作自我理论和自我复杂性理论的观点,可以得出结论,无论长期的自我复杂性如何,在特定情况下活跃的工作自我在其广度、复杂性和结构上都会有所不同,它是可拓展和可收缩的。不同的情况可能会带来一个“拓展的工作自我”,也会带来一个“收缩的工作自我”(简单的自我)。一般来说,当工作自我收缩时,它可能更容易受到攻击,并且在具有挑战性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资源较少,此时一个有效的应对策略是拓展当前环境中活跃的工作自我。

1.刻板印象威胁及其应对策略

当人们面临被他人带着对其所在群体的负面刻板印象来看待时,就会体验到刻板印象的威胁。当一名女学生参加数学考试时,她可能会意识到一些负面的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可能会影响这名女学生,她可能会担心,如果她表现不佳,可能会被视为女学生学不好数学的证明;当一个男人在谈论一个充满感情的话题时,他可能会意识到关于男人情商低的负面刻板印象。

在所有这些案例中,一个重要的主题是,人们担心被作为一个特定的、消极的刻板印象的社会群体成员来看待,并有可能唤起一个主要是根据消极刻板印象的群体身份来定义的自我,自我中积极的内容就难以出现在此时的工作自我中,一个人也就处于刻板印象的场域中。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刻板印象威胁是如何收缩积极的工作自我的?

在刻板印象的威胁下,消极刻板印象的思维可能被激活。当从事涉及刻板印象的任务时,人们会自动地产生抑制刻板印象的想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自动的抑制可能需要人们监测环境以寻找刻板印象的线索,提高他们对威胁线索的反应能力。这种抑制可能导致人们在任务完成后经历反弹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人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刻板印象威胁下的工作自我也可能是围绕或收缩到刻板印象。

社会心理学家洛格尔和他的同事(年)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在刻板印象威胁下,参加数学测试的女性对刻板印象相关的想法进行了抑制,但在测试之后,处于刻板印象威胁状态的女性表现出一种“后抑制反弹”,她们表现出对性别刻板印象词汇的反应时间更快。尽管她们努力消除刻板印象,但与之抗争增加了刻板印象在人们心目中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洛格尔和他的同事发现,这种自动的思维抑制导致了刻板印象威胁对智力表现的负面影响。以上的研究发现,说明了刻板印象威胁是如何将自我缩小到根据刻板印象定义的自我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对刻板印象威胁的补救方法是否能拓展自我?

刻板印象威胁导致自我的收缩并进一步影响到相关的表现。那么,拓展积极的工作自我这种策略能否有效应对刻板印象威胁?如果能的话,这种拓展自我的策略既能为刻板印象威胁提供新的现实补救措施,又能为刻板印象威胁提供更为统一的理论认识。

事实上,在刻板印象威胁的当代研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了解如何能够减少刻板印象威胁的影响,即使是短暂的干预措施。社会心理学科恩、加西亚、阿普菲尔等在研究中发现,一个15到20分钟的价值肯定练习,就能在消极刻板印象学生中显著提高学业成绩。

减少刻板印象的威胁的许多策略中,包含着这样的一个重要机制:扩大人们的积极自我,例如,拓展自我超越受到刻板印象的威胁的群体身份。在一项实验室研究中,提醒学生更多或更广泛的自我方面的任务可以减少刻板印象的威胁。例如,要求数学能力很强的女性绘制“自我概念地图”,然后再进行评估性的、具有刻板印象威胁的数学测试。被要求绘制包含多个节点的地图的女性在评估性数学测试中的表现明显好于被要求绘制简单的自我地图或根本不绘制的女性。这一成绩的提高消除了数学成绩中的性别差异。

社会心理学家安巴迪等人在另一个研究中,使用不同的任务向女性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旨在唤起她们个人身份的各个方面,比如她们最喜欢的食物和电影(研究1a),或者积极和消极的特质(研究1b)。在这两项研究中,与回答一般的、非个人的问题相比,个性化练习显著提高了处于刻板印象威胁下的女性的数学成绩。与此相关的是,在洛格尔和同事(年)之前描述的研究中,当研究人员给女性一项拓展自我的任务(去思考自己与学校无关的重要部分)时,女性在刻板印象威胁下的数学表现急剧提高。

同样,直接提醒人们不相关的积极群体身份可以防止刻板印象的威胁,例如,用种族身份而非性别身份引导亚洲女性可以提高她们的数学成绩。另外,让女性思考男性和女性共同拥有的特质可以减少刻板印象的威胁。

通过价值肯定来拓展自我

实验室研究发现,价值肯定练习能够有效削弱刻板印象的威胁。

价值肯定是心理学家斯塔佩尔和林德提出的两种自我肯定方式之一,即价值肯定(valueaffirmation)和特质肯定(attributeaffirmation)。价值肯定是指通过强调具有个人重要性的价值来肯定自我;特质肯定是指通过强调个人积极特质来肯定自我。价值肯定和特质肯定涉及不同的心理过程,因此,也具有不同的心理效果。价值肯定能够提高自我清晰性;而特质肯定则能够提高自尊。自我清晰性是对“我是谁?”的认知程度。

心理学家坎贝尔认为,“自我”包括自我定义的知识成分(如,我是谁?—有关自我清晰性的信念)和评价性成分(如,我对自己有什么感觉?

在一项典型的价值肯定研究中,人们被要求列出一系列个人价值观(与朋友和家人的关系、良好的幽默感、擅长运动等),并根据这些价值观的个人重要性对其进行排序。在价值肯定的条件下,参与者被要求写下为什么他们的最高排名的价值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在控制条件下,参与者被要求写下为什么一个低排名的价值可能对其他人有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价值肯定练习可以提高人们面对威胁时的表现。例如,价值肯定增加了人们对除了威胁健康的其它信息的接受度。在刻板印象威胁的语境中,价值肯定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这一效果既存在于实验室研究中,也存在于现场干预实验中。

对价值肯定干预的研究源于经典的自我肯定理论(self-affirmationtheory),该理论认为,人们有一个将自己视为是好的、有道德的和有效的人的基本需求。在这种观点下,撰写关于个人价值的文字可以提醒人们自我价值的重要来源,这使人们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威胁。

在一项重要的研究中,心理学克洛克等人(年)考察了价值肯定练习引起的情绪,以及这些情绪在调解这种肯定在帮助人们应对威胁方面的作用。他们发现,价值肯定对积极的、面向他人的情感,如“爱”、“给予”、“移情”和“联系”有着最强的效果;相比之下,它对面向自我的情感,如“骄傲”、“坚强”,以及“令人钦佩”等,效果明显减小。这些发现使克罗克和他的同事得出结论,提醒人们他们所爱或关心的东西可能使他们超越自我。也就是说,价值肯定允许人们超越被眼前的威胁所定义的收缩的自我。

如果将工作自我拓展到包括不受威胁的自我方面,就足以在面对威胁时减少防御或提高表现,那么仅仅增加不受威胁的自我方面的可获取性就应该能减少防御。最近一系列的研究探索了使用启动(priming)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潜意识的启动就能减少防御或提高表现,但前提是自我的无威胁方面具有更高的认知上的易获取性。在一项研究中,被置于刻板印象威胁下的参与者在与家人和朋友一起使用一个句子解读任务后,在学业成绩测试中表现明显更好。在另一项研究中,当参与者偶然接触到描绘(他人)家庭和朋友的照片拼贴时,也获得了同样的效果。在另一项研究中,同一个启动减少了对威胁健康之信息的防御。

刻板印象的威胁缩小了积极的自我,它迫使人们以这样一种方式来与对自己群体的负面刻板印象作斗争:他们的工作自我可能主要是根据这种刻板印象来定义的。相比之下,在实验室和现场环境中的研究发现,有效的减少刻板印象威胁的策略能够唤起更广泛的自我。这些策略使受到威胁的人接触到他们更全面的人性,从而使他们有更多的资源来对付这一威胁。

2.智力发展与拓展自我

智力与自我的拓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对待智力通常有两种观点:(1)认识智力是固定的;(2)认为智力是可以发展的。

认为智力是固定的、而不是可塑性的人常常把学业挑战看作是智力的测试,把学业挫折解释为固定能力的证据。作为一种后果,对于一个有着固定智力理论的人来说,如果学业上自我的倚重领域,纳闷,学业上挫败可能成为构成永久性负面评价的威胁。从这个观点来看,在面对一个学业挑战时,积极的自我可能主要由这个威胁来定义——“我是否聪明?”一个否定的答案,或者一个潜在的答案,已经被证明能够促进高度防御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为了保护“固定智力”的自我,但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例如,在经历挫折或面对糟糕的学业能力时,那些有着固定智力理论的人往往选择通过向下的社会比较(将比他们差的学生作为对象)而不是向上的比较来动摇他们的能力感并试图向高水平学生学习。这样,他们会避免挑战性和费力的任务,并对困难表现出防御而不是积极进取的反应。他们过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