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开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十月共读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孩子唤 [复制链接]

1#

文/张文质

诵读/梓墨

大家好!今天我与您共读《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的第三部分。上周六我们共读了每一个孩子来到世上,都希望遇到一个好父母。这个礼拜我们将与大家共同了解孩子唤醒了我们身上的智慧。人身上很多智慧储藏在那里,如果不用,不及时加以训练,这样的智慧也是会慢慢减少或丢失的。比如说你看街上的一个孩子,你大体可以判断他有多大年龄,但要具体到几岁甚至几岁几个月那就非常难了。也许可以这样说,只有那些特别用心于自己孩子一天天成长的父母,他们才开发了自己身上这样的观察和判断的智慧。我想说一句玩笑话,如果你看到一个陌生的小孩,你对他年龄判断误差越小,大概你在自己孩子身上用心就越多。人有很多的能力,你不必刻意去培养,因为有的能力是属于大脑的,有的是属于心的,属于心的,心尽到了,能力也就会有了。以前常常有以工作或所谓的事业为最大责任的父母,长期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回家时甚至与孩子彼此都无法辨认了,这样的故事在我看来,大体上都让人有些心酸,有的甚至就是人间的悲剧。我的女儿生下来以后,一直体弱多病,我们几乎半个多医院。医院打转的,我记熟医院、医院所有名医的名字,还包括有些名医的家庭住址,医院之外各处诊所的坐诊时间,现在8年过去了,就是讲座这会儿我还记得他们中很多人的名字。可以说,你孩子如果成长不是那么顺利,父母的心也会变得“轻”得多——因为疼爱,所以慈悲,从孩子身上你就可以看到,生而为人,从来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即使你付出很多爱很多用心,但你并不一定就能完全把握孩子成长的轨迹,把握孩子生命成长的状态,每个生命都蕴涵着神秘性和不可知性。我们用心于他的点点滴滴,陪伴他每天的生活,其实就是作为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如果要把以上我从自己孩子成长所得到的感悟概括一下,就是你有一个孩子之后,你看世界,你看人,你看生活,你看自己的目光都在发生变化。你有时候会以父亲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有时候你甚至还会以母亲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当然更多的时候你也会以孩子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似乎可以这样说,当你又变成一个孩子了,你才会更能理解孩子,疼爱孩子——也正是你以这样不同的目光去看世界,你用这样不同的态度去对待人,你用一种慈爱的心肠对待自己的孩子,所以8年,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相貌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这个变化又不仅仅是年龄增长所造成的结果,这里也有孩子的功劳。本月共读到此结束,也感谢每一位书友的陪伴,下个月我们新书共读再见。----------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简介

"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的作者认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文化“子宫”,中国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既在学校这边,也在家长这边。不仅儿童需要受教育,父母同样需要改变。生养一个孩子,就是生养一生的责任,孩子是父母的事业。

"作者简介张文质,诗人,教育学者,《明日教育论坛》主编,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长期致力于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唇舌的授权》、《保卫童年——基于生命化教育的人文对话》、《我们是怎样做生命化教育研究的》、《我的写作是献给自己的祈祷书》、《教育的十字路口》、《幻想之眼——一个教育者的内在冲突》、《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的心灵之约》、《我们这一代教师的精神面相》等。●诵读老师简介●徐稼曦笔名:梓墨,陕西汉中人氏,自幼喜爱诗词歌赋及现代诗歌朗诵,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担任《雪莲诗刊》执行主编、中国文学联合协会作家网现代诗主编、南边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签聘作家、梓曦诗社创始人。

张文质《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价格仅需9元

点击下方图片

即刻购买

十月与古西楼一起阅读吧

??

世界上没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易犯错更具风险也没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令人欣慰令人自豪孩子是我们的甜蜜我们的忧伤作者认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文化“子宫”中国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既在学校这边,也在家长这边不仅儿童需要受教育父母同样需要改变生养一个孩子就是生养一生的责任孩子是父母的事业

加入古西楼“书之道”群

每月共读一本书

↓↓↓

在古西楼书屋『读书、喝茶、沙龙、发呆』

读创生活之美

古西楼4h书屋

??长按来撩!

09-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