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开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基于教学胜任力的师范生计算思维评价量表开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可以植皮吗 http://pf.39.net/xwdt/180102/5972905.html

摘要

计算思维现已成为数字化生存的核心能力之一,针对当前师范生计算思维测评工具匮乏等问题,研究以斯滕伯格成功智力理论、思维教学理论和国际上已开展的若干计算思维教学能力培训项目的经验为依据建构评价模型,以3所免费师范生培养院校的12个师范专业的名师范生为样本,借鉴心理学量表编制方法开发了基于教学胜任力的师范生计算思维评价量表。量表包含32个测量题目,涵盖问题界定与分析、问题认知与解决、教学策略与实施、教学兴趣与设计、创造力等5个维度。经复测验证,量表克隆巴赫系数为0.,各拟合指标理想,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推广性,可作为我国师范生计算思维自我评价工具使用。

关键词:师范生;计算思维;量表;教学胜任力;问题解决;

一、引言

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Thinking)是源于计算机教育特别是编程教育活动的能力概念,最早由派珀特(Papert)提出,将其作为一种借助具象化编程媒介建构认知和解决冲突的思维方法,后经发展逐渐成为一种与现代信息社会生存发展相适应的,包含算法、创造、批判、合作、执行、修正等要素的复合能力,并被视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核心能力。近年来,世界掀起计算思维教育热,培养具备计算思维的人成为国际社会的教育共识。斯滕伯格(Sternberg)指出,思维教学存在必然的方法,但在此之前,教师首先要掌握这种思维能力。年至今,英国、瑞典等国家着手开展教师计算思维培养与教学指导工作,并尝试在多个学科师范专业教育和中小学课程中引入“计算参与”(ComputationalParticipation)概念,使计算思维成为一种基础、泛在、普适的教育要素。让广大教育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思维知识与技能,形成牢固的“计算参与”观念,打破传统学科知识藩篱与教学范式以开展跨学科计算思维教育创新,成为当前计算思维教育研究热点。纵观国内外,对教师特别是未来的教育从业者——师范生能否胜任计算思维教育工作的评估研究近乎空白。基于此,我们希望从教师职业能力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形成一套可用于学科师范生计算思维评价的量表工具及操作方法。

二、计算思维的内涵演变与评价发展

(一)计算思维的内涵演变

自年计算思维首次在计算机教育著作中出现至今,其内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

第一阶段为仿计算机程序化学习阶段,从年到年,以派珀特一系列儿童编程教育著作对计算思维的描述以及周以真于年界定的计算思维概念为代表,带有明显的计算机学科的专业化和系统化倾向。这一时期对计算思维的描述较为抽象,重点放在仿计算机的程序化认知上,强调对计算机问题处理模式的理解、模仿与再现。例如:派珀特在反驳一些心理学家所持有的程序学习可能造成机械思维的看法时,提出了仿计算机思维在问题解决上具有高效率优势等观点,这些观点反映了这一时期计算思维内涵的特点。

第二阶段为仿计算机信息处理阶段,从年到年,这一时期对计算思维的学科溯源逐渐突破计算机传统领域,将信息科学与心理科学相结合以进行内涵诠释,并尝试从对计算机运行理解的宏观界定转向对问题解决心智活动的信息处理过程的描述,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方法如算法、分解、概括、模式、表征等作为计算思维的能力框架。受到广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