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无所住的智慧功夫
人只有明了为什么要去做、去践行住无所住的智慧功夫,才能见证得到这样去做所能获得的智慧效益;也只有当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呈现出这样的思想行为活动状态时,才是见证到这样去做的实践内容和过程。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般若智慧层面,那就可以了,那就是明心现性了。
一个人如果自己见证了根本的实相智慧,那你的所想、所思、所行、所为就会慢慢地展现出圆满的觉悟智慧来,这样别人也能够认识得到智慧的存在,并从中受益。不仅如此,觉悟智慧者还会在智慧功夫的践行中,慢慢地认识到人与社会的一切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人生所能够遇到的一切事物,就是这样的。
你们现在对这一事物的认识和践行功夫的水平,以及自己的个体智慧境界,都不能真实地反应出人的真心自性与事物之间的自然和谐关系。想通过文字去了解,想从语言上去了解,想从自己的践行经验中去了解根本智慧的实相境界,那是肯定无法了解的。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有些人的修身养性理论的素养不够,而且践行功夫的层次也相差太远。即使是这些条件都具备了,那也还差那一刹那的顿开、顿悟。这个顿开、顿悟的本质内涵,是人普通智能的一种不可思议的质的飞跃。
大家应该注意,今后无论你们的修身养性理论水平达到了何种层次,哪怕是达到了所谓的解悟的程度,那都不是般若智慧。任何人,只要自己没有见证到那个顿开的当下,而想通过自己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对般若智慧的了解,那都是荒谬的,也是不可能准确的。当然,我说的这个内容,不包括那些通过渐修法门精修所获得成就的人,如通过践证四禅八定之后而获得的根本智慧成就,还有就是通过结丹、演神、面壁九年之后而获得的大智慧成就等。
我们现在倡导的是走精修顿悟的修证之路,也就是帮助那些有缘人去认识开悟的道理,以及应当准备的各种修身养性理论和当下进入的各样方法。不过,这些内容是需要自己从二入四行上进入的,即理入和行入,是从报怨行、随缘行、称法行和无所求行这四个方面进入的。任何修身养性的人,只有从理上入进去了,有了相当的智慧教育文化底蕴,才能为指导自身的修证实践奠定基础。作为一个修身养性的人,你们都需要去学,努力地去学。尽管可能会学不全面,但还是要去学,而且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调动好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去学,使自己的身、口、意在行为活动中得到智慧的、和谐的、健康的统一。
即使是通过棒喝把脑中心的智慧祖窍打开了,那也只能算是明心的状态。明心只是见证到了“心”之处所,只是践证到了实相的智慧境界;现性,就是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即在应对日常生活当中一切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是符合“心”这个源头所自然流露出来的各种智慧的思想言行,那就是现性。从明心到现性,总的来说,大约需要十来年的时间,这是对古人开发般若智慧践行的总结。现在快了一些,如果在有老师带的情况下,最少也还得需要五年的时间来磨砺自己,呈现自性。
摘自《智慧养生与禅》刘战魁著
手把手的智慧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