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人才中心在科技部指导下,创办了以高层次科技型企业家为遴选和培训对象的中长期人才特训项目——科技创新CEO特训营。为进一步研讨企业管理心得,增强企业间沟通协作,年5月28日-29日,科技创新CEO特训营学员们汇聚青岛,开展学员企业互访调研活动。青岛科技局*策法规处杨振学主任、青岛工业技术研究院腾云枫副院长和北大创业训练营部分学员一同参加了活动。活动中,学员们的资源共享和心得交流使互访企业家受益匪浅,深有感悟。以下为青岛互访活动内容的摘编。
青岛工研究院:促进在孵企业与研发机构深度合作
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成立于年,是一个集办公区、科技成果孵化区、人才住所和服务中心于一体的管理规范、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及规划明确的先进技术园区,旨在搭建科研机构与青岛企业交流互动的发展平台。工研院在原有传统孵化器模式的基础上,启动建立了“创业学社”、“创业17号智造社区”等新型创业孵化形式,打造了初具规模的“苗圃+孵化器”的项目选育链条和“创业服务生态圈”孵化体系及适合青年创业的新兴科技创新创业领域,并打造由园区内“睿博开放实验室”和在孵企业及合作单位研发设备构成“1+N”模式的线下硬件制造网络,促进创业资源交流,加速创新点子的落地实现。
私董会:青岛世纪杰创的中国智慧医疗和康复医学创新
调研活动首发站为青岛世纪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致力于推动中国智慧医疗和康复医学的创新发展。
围绕创新企业发展思维,拓展业务营销渠道,青岛世纪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恭谦结合企业目前重点研发的“冲击波干细胞治疗”项目,牵头组织了一场名为“创业17号”的高端订制私董会。会上,张恭谦对该项目发起原由、实验效果和项目前景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坦诚地表达了企业项目在商业模式和团队合作方面遇到的发展瓶颈。随后,参会领导及学员结合创新创业发展新思路对此新项目的“试水”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意见:一是产品和市场定位需明确。目前项目运营只处于研发实验阶段,虽然具有部分客户资源,但产品精准定位和竞争力分析尚显不足,投放医疗机构的能力还不具备,需要在发展路径方面进一步明确思路、找准出路。二是研发成果运用模式需确定。从项目本身来看,仅有部分数据对项目可行性进行验证,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之路还较为漫长,正如张恭谦经理所说,项目本身还需要三年时间才能物理应用,造成商业模式前景不清晰,无法吸引目标客户,亟需联合科研院所、整合研发团队,提高研发进度和效率。三是缺乏知识产权保障。项目本身尚处于“试水”和研发阶段,距离物理运营还需三年时间。但诱人的产业发展前景极易引致他人模仿和复制,产业项目需要通过申请专利资质等途径进行法律保护,规避恶意竞争。
青岛华盛绿能:内部创业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调研活动第二站为隶属昌盛集团的青岛华盛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营光伏农业及新能源产业。公司总经理隋海洲全程陪同讲解了公司产品特色、管理机制及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内容。相比第一家初创企业,该企业快速成长经历和与时俱进的商业模式,以及产品更新迭代的发展速度带给学员更多的是启示和感悟: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公司地处青岛市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为此企业统筹考虑未来发展规划,在厂区配置了大量人文化的服务性设置,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凝聚人心、提升士气。二是健全“内部创业”激励机制。公司起以光伏产业起家,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主动扭转企业营销模式,向光电循环产业的下游地带延展和辐射,通过低价承包和市价回收的方式激励当地居民参与公司创业,形成内部生产-营销-售后等一系列核心团队业务模式,助力企业长远发展。三是完善“循环利用,自给自足”的顶端设计。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对自给、循环的供给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技术手段,实现了供给自给模式和创新产业循环的有机结合,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增大企业利润空间。
青岛华世洁:“种马和骡子”精神延展行业客户链
调研活动终点站为青岛华世洁环保有限公司。该公司致力于工业有机废气治理产业,拥有面积平米的独立研发实验室,依靠近人的研发、设计、制作和施工专业队伍,掌握了40余项授权专利,完成了多个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案例。公司董事长郅立鹏对企业11年来的成长历程回顾,带给参观学员极深的感悟。一是“种马和骡子”效应发人深思。以种马的精神发展和延展行业客户链,同时采取骡子般的意识,认清客户定位,做好全方位营销方案。二是完善“私人订制”解决方案。紧密跟随市场变化,严密追踪客户的产品需求,在保持原有产品品质的基础上,依托客户个性化需求,创新私人订制生产线,形成与之配套的产业衔接营销模式,最大程度保留和拓展客户群体。三是围绕市场定位,合理配置岗位。青岛华世洁环保有限公司十年来的长足发展,有赖于对企业发展前景的精准定位,和在此基础上的合理分工、有序搭配,充分激活和发挥企业管理层的潜在能量,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创新的调研互访教学方式,带给参训学员丰富见识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教学品质。一是依托学员自主组织管理模式,将学员自我管理概念融入活动各环节,充分调动学员参与积极性。二是通过私董会和互访形式,进一步明确特训营的培训的目标和任务,推动学员聚焦重点,深入思考。三是创新学习互动模式,采取“专人讲解+互动讨论+解决方案”的模式,突出学员的主体意识,提升学员探究思考能力,在互动讨论中启发自我企业管理创新新思路。
通过调研互访,特训营学员不仅对关乎企业发展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学习和交流,而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纷纷表示,创业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份责任,并在互动交谈中真正实现学思践悟的有机结合,拓展了企业发展的视野,坚定了科技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